前陣子我去柏林出差,一圓拜訪普魯士王國即德意志帝國起源地的夢想。
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瓦解後,數個德意志邦國佔據日耳曼地區。直到,普魯士王國打敗丹麥、奧地利和法國,並於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國,德國因而統一,並在短短的幾十年內成為歐陸強權。
趁出差空檔,我走逛當地最著名的景點:布蘭登堡門、博物館島、柏林大教堂、國會大廈和勝利紀念柱,而這些地標與普魯士王國和德意志帝國的歷史有著深刻的關係。
- 布蘭登堡門:建於1788和1791年之間。普魯士國王威廉二世為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爭中取得勝利而興建,現為柏林最重要的地標。
- 博物館島:建於1830年至1930年。普魯士國王開始下令建造,現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。
- 勝利紀念柱:為了慶祝普丹戰爭的勝利,而於1864年動工興建。後來,普魯士又分別擊敗奧地利與法國,因而給予這個地標新的意義。德意志統一時,則添加了勝利女神的雕塑。
- 國會大廈:1884年開始興建,1894至1918年間為德意志帝國的帝國議會。
- 柏林大教堂:建於1894年至1905年。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下令建造,採用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格設計。
德國的經濟在德意志帝國時期快速地發展,其製造業可以與英國分庭抗禮,更於1913年晉升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。當時,德國製造的商品大量出口至其它歐洲國家,其中便包含了「青年風格」的首飾。
lumiere.4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大家所熟悉的「海洋之心」,實際上當年並不存在這件珠寶,那是為1997年的電影《鐵達尼號》所創造的。
雖然僅是道具,但為了配合電影劇情與時代背景,鐵達尼設計師Peter Lamont委託倫敦珠寶商Asprey & Garrard製作海洋之心,以真實存在、舉世非凡的「希望」藍鑽(Hope Diamond)為原型,為鍊墜鑲嵌103顆鑽石和171克拉的蔚藍色藍寶石。
1998年,海洋之心出現在比佛利山莊的盛會上,由一位匿名者以220萬美元競標取得,所得收益則捐給南加州的黛安娜紀念基金會。經買家同意,席琳·迪翁戴上這件華美珠寶出席第70屆奧斯卡頒獎典禮,並演唱電影主題曲《我心永恆》(My Heart Will Go On)。當年,此曲獲得奧斯卡《最佳電影歌曲》大獎。(奧斯卡影片:https://reurl.cc/jvX5W1 )
其實,席琳·迪翁在1980年代只是一名在法語界知名的歌手,發表過多張法語專輯,曾在1988年代表瑞士參加歐洲歌唱大賽奪得冠軍。1990年代起,她開始演唱英文歌曲,漸漸打開國際知名度。尤其,賣座電影《鐵達尼號》的主題曲《我心永恆》讓席琳·迪翁的美聲席捲全球,使她成為真正的國際巨星。
lumiere.4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拿破崙·波拿巴(Napoléon Bonaparte)是法國民族英雄、法蘭西皇帝、著名軍事家與法學家,而他與第一任妻子約瑟芬·德·博阿爾內(Joséphine de Beauharnais)之間的關係更是一段錯綜複雜的故事。
1767年拿破崙於科西嘉島出生。1777年他至法國本土求學,爾後通過巴黎軍官學校的畢業考,成為少尉。法國大革命時期,拿破崙支持革命,並平定保王黨叛亂,因而逐漸展露頭角,備受督政府青睞。
約瑟芬則早拿破崙6年出生於ㄧ戶法國貴族世家。1779年她嫁給政治家亞歷山大·德·博阿爾內(Alexandre de Beauharnais),並為他生下兩個孩子。然而,1794年亞歷山大在大革命時期被革命派處死。
約瑟芬被釋放後,她繼承夫婿的財產,並透過美貌與才智活躍於巴黎上層人士的社交界圈,生活風流放蕩。拿破崙在某次社交場合結識約瑟芬,很快地兩人陷入熱戀,並於1796年3月9日結婚。
lumiere.4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歷史上有一條極度奢華的鑽石項鍊,它是如此的名貴甚至連當時的歐洲王室都買不下手,更引爆了法國大革命。
法國國王路易十五非常寵溺他的情婦杜巴利伯爵夫人。(2023年強尼戴普主演的電影《杜巴利伯爵夫人》(Jeanne du Barry)便改編自這段歷史。)在老國王最後的歲月裡,他委託兩名珠寶工匠Charles Auguste Boehmer和Paul Bassenge製作一條超級華美的鑽石項鍊,以贈送情婦。
這件大尺寸項鍊的主鍊使用花綵樣式,底部連結三節連串垂掛曲線,並裝飾多個大垂墜。首飾的兩側則以緞帶連繫環帶式的垂飾,底部的四個垂墜更各別刻劃蝴蝶結與流蘇的樣貌。
讓人難以置信的是,如此大尺寸又充滿細節的項鍊全是由大小不一的鑽石鋪製而成的。這也是為什麼製作這件首飾需要大量的時間與資金,以獲取適合的鑽石,再手工磨切鑲嵌。
lumiere.4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我婆婆整理房子時,意外發現她母親的一束頭髮。它就靜靜地躺在屋裡的一角,被遺忘了好多年。這把長髮大約有70公分長,呈現亮棕色,是在1940年代剪下的。
猶豫了好久,我婆婆和她的母親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它。後來,婆婆在網路上發現編髮工藝店,便委託傳統工藝師傅將老奶奶的青春秀髮編織成一把花束。
1940年代,時值青春年華的奶奶在琉森市擔任Bally鞋店的店員。當時,她留著長長的頭髮,綁束傳統的髮辮。恰巧在二戰結束當天,她結了婚。一年後,她有了孩子,便剪去留了多年的秀髮。過了65年,髮縷最終化身成為美麗的花束。一頭白髮的她得已將它捧在心上,遙想青春的種種回憶。
或許您以為,人髮珠寶僅是哀悼逝去親友的紀念物。其實,在18-19世紀,人們還在世時,就會把頭髮剪下,加工製作成珠寶,當作定情物或是友誼紀念物。依據習俗,新娘送給新郎一條用自己頭髮製成的錶鍊作為結婚禮物。許多母親甚至會把孩子首次剪髮所留下來的髮撮,加以裱框留存紀念。
lumiere.4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我們熟知的古董首飾大都產自工業化較早的歐美國家。其實,在歐美舊貨市場看得見一些從台灣進口的首飾,而且其中不乏1960年製造,歷史有60年的準古董!
這些台灣製造的首飾大都是以玉石,即台灣玉製作而成的。珍貴的寶石呈現菠菜綠,通常夾雜礦點和斑紋。它們被切割打磨,黏貼至鍍金平台,做成青竹、花卉或蝴蝶造型的胸針,有的則直接串成項鍊。
實際上,這些台灣首飾大多是1960-1970年的外銷產品,抑或是歐美遊客至寶島旅遊後帶回家鄉的紀念品。最有趣的是,有的珠寶原盒隨著首飾保留下來,而盒內印有「台灣寶石」的字樣。
一個地方的特色珠寶與當地物產及工藝發展息息相關。台灣玉首飾則起源自1960年代花蓮豐田玉的開採,而且它的發現還有一段趣事。
lumiere.4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無論在東西方,過往珍珠是極為稀有的有機寶石。當時獲取的唯一方法是潛入30公尺的深海打撈珍珠貝,因此特別寶貴。直到1893年,日本人御木本幸吉成功養殖珍珠,並於1908年培育出圓型珍珠,這種有機寶石才開始普遍起來。
歷史上最著名的珍珠就是大名鼎鼎的La Peregrina(西文有朝聖和流浪者的意思)。這顆有機寶石呈現完美的對稱梨型,重11.2公克、大約56克拉。16世紀,當它被發現時,它可是世界上尺寸最大的珍珠。
傳說中,1513年一名非洲奴隸在巴拿馬打撈出 La Peregrina,後來轉交至當地的西班牙殖民地官員Don Pedro de Temez手裡。最後,這顆難得一見的大珍珠獻給了西班牙未來的國王—菲利浦二世。
在政治聯姻之下,1554年菲利浦二世迎娶遠在英格蘭的妻子—瑪麗一世(血腥瑪麗),並贈予她寶貴的珍珠。1558年瑪麗一世去世後,她的妹妹伊莉莎白一世則把La Peregrina歸還西班牙。
lumiere.4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